close

其實我還在吃藥,不算真正恢復,但我仍選擇此時寫下與憂鬱症共存過程的一點想法,

除了怕時間久了忘掉,主要因為身邊有朋有正面臨相同危機,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他們,而我想逃避壓力時也可寫東西打發時間。

分享經驗與心得時會提到我的生活狀況,不過發文的目的並非抒發情緒,而是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作參考,再加上不同的人生活狀況大相逕庭,因此細節上不會多做描述。

另外,我並非該領域的專家,只是綜合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師給我的建議、自己消化後的心得。未來繼續治療時若想法改變也會更新~

希望這個世界會因為我的文字而有小小的不同

 


 

初見苗頭

三年前我正值大三下,開始準備留學考試,對未來十分迷茫,沒動力拼考試,加上父母有要求,在校與考試成績不理想讓我開始覺得無助。

大四因長輩生病,決定轉領域申請國內研究所,確定後暫時鬆一口氣,但那年畢業旅行我明顯放不開,對一直喜歡的事物也開始慢慢失去興趣。

研究所從宿舍搬回家裡,上課地點也換到不同校區,對陌生領域新知吸收困難,甚至被當掉。經歷半年的家庭壓力和自我價值低落,我迎來第一個警訊:胃食道逆流。

長期飲食睡眠習慣不良及壓力讓我瘦5公斤,但我當時不知道這有可能是壓力爆發的前兆,以為改善飲食習慣搭配休息就好。

 

爆發

新學期我作死地選了19學分(要知道研究所和大學部的19學分是不同的份量),同時繼續準備留學考試。

整學期我十分不安,上課只能專心30%,剩下70%都在想「天啊這些東西我都不會我好糟糕」,並抱著「我先好好消化再來吸收」的心態翹了一些課,

在家中跟父母時有衝突,父母形容我像一頭刺蝟,變得十分敏感,他們有察覺到不對,以為我可能是躁鬱症,便隨口提議看精神科;

當時我自認為只是壓力大脾氣不好,個性問題有待改進就沒有多想。

後來算是度過崩潰的一學期,卻是真的崩潰了,情緒一直很低落,我才開始上網搜尋憂鬱症相關資訊。

 

我第一個點進的網站是小鬱亂入這個網站中有一篇文章:是憂憂子還是小鬱?--憂鬱症與憂鬱情緒的差(點文字指路連結),

我發現許多症狀符合,便到董氏基金會網站憂鬱主題館頁面填寫「台灣人憂鬱症量表」。分析指出28分以上就該尋求專業幫助,而我做出49分。

後來我跟媽媽說想找心理醫生,媽媽給我幾個管道,放手讓我自己找,後來考量到金錢成本,我先試試看學校的心輔中心,開始接受治療。

 

2017.7.6

有些人可能會以為負面情緒失控是指大吼和大哭,但我平常的情緒波動沒有這麼大,不過每天都有憋著一口氣的感覺,對於壓力源的反應則變得非常敏感,在家人面前我就像一頭刺蝟。這種情緒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得到排解,反而原本會覺得好玩的事情總是提不起勁,生活沒什麼樂趣,睡覺對我來說是一種逃避和解脫。我沒有太常想自殺,但會想有什麼沒有痛苦的方是消失在這個世界上~

我現在的感覺就像是有心魔,無論何時何地,我都能清楚感覺到心裡有它的存在,而且不停的想把我包起來,真的一直有受到折磨的感覺。最近負面情緒失控就好像這個心魔徹底把我包住了,而且我已經不知道正常的心情應該是什麼了。現在已經開始努力跟它共存,然後慢慢讓它消失~

 

這是我爆發時的心情寫照。

 

成因

憂鬱症跟其他疾病一樣有許多風險因子,以下是我反思自己狀況的結果:

 

一、壓力源:

生活中會有各式各樣的壓力源,會因成長經歷不同而不同。壓力源也有外部和內部刺激的分別,外部如工作課業壓力、重大事件、人際關係衝突等;

內部比較像自己給自己的壓力,有時像接收外界壓力後內化形成的反應,此部分跟個性比較相關。

每個人對壓力源的處理方式不同,例如,老闆交代工作在2天內完成,對某員工是不小的壓力,但對另一個人可能就還好。不同的事情對同一個人也有不同的壓力反應。

所以我在想,「抗壓性差」是不是一個相對的標準,而非絕對?

 

二、個性:

我是個標準的摩羯座,星座命盤中有一半都是魔羯(咦),所以從小我擇善固執,自我要求非常高,沒達到自己訂的標準會執著結果,然後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。

以前還好,但最近一兩年這種現象愈趨嚴重,甚至覺得「達不到完美就擺爛」,擺爛的結果又加深挫折感和自責,變得更退縮,開始自我價值低落,造成惡性循環。

另外,媽媽承認他們在我小的時候怕我變的高調張狂有默默打壓我,導致原本就悶騷的我更悶了,我只學會壓抑情緒,卻不知道怎麼釋放。

醫界也指出有些個性特質容易誘發憂鬱症,例如強迫、悲觀等等,有興趣可以查~~

 

三、生活作息:

宿舍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熬夜晚起(誤),後來回家住壞習慣也沒改掉。然而大腦內一些神經傳導物質,如血清素,可以透過白天曬太陽合成;

而有助於睡眠的褪黑激素,只有在深夜熟睡時才會分泌。(不是專業就不多講)

 

四、網路成癮:

我過很久才發現這個原因 而且這真的有科學根據...........

網路成癮嚴重者,可能會人際交往困難、感到焦慮,也會誘發憂鬱症。而我用筆電時還好,但我真的很常滑!手!機!因此建議把手機應用程式清一下。

 

 

為什麼是我?

 

我一開始真的很不想承認得了憂鬱症,承認了不僅不知如何面對自己,也不知如何面對別人。

「果然是我抗壓性太差吧!」「人家會怎麼想?還是我太脆弱了。」「我超沒用。」

不過既然憂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,我們可以同理成身體的疾病,人為什麼會感冒?我想到我上流行病學學到的一個理論:The Causal Pie Model.

簡單來說,我們把感冒想像成一個切成8片的Pizza,每一片Pizza都代表一個致病環節,例如「免疫力下降」、「病毒感染」,分別是2片Pizza切片;

8片代表不同致病因子的Pizza拼成完整一個圓後,感冒就發生了。憂鬱症亦是同理。

而誘發憂鬱症的「個性」因素,類似每個人不同的體質,既然生病了,就找方法解決,不要自責,沒有人喜歡生病的~

如果父母是壓力源之一,覺得委屈很正常,但盡可能不要責怪,畢竟當爸爸媽媽沒有實習的機會。這點我也在學習中。

不過很多時候我也會想,我是否在拿憂鬱症當藉口來逃避壓力?

因此最重要的是,對自己誠實,不論是填量表或是做心理諮商,有多少說多少。

 

該不該看醫生?什麼程度才需要看醫生?

 

這個問題我真的沒辦法給明確的答案,就像感冒,有些人習慣跑診所,有些人習慣在家休息就好了。

我也有朋友曾經有憂鬱症狀況、想自殺,但她沒看醫生,後來因為壓力源解除就自動好了。

我當時是因為壓力源無法解除所以尋求幫助,夠專業的醫生和諮商師會告訴你現在嚴重到什麼程度、需不需要吃藥,

所以同樣地,如果真的有疑惑、甚至撐不住,勇敢告訴可以信任的人吧!

 

《與憂鬱症和平共存》系列:(二)治療(三)陪伴

arrow
arrow

    菲楠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